美军航母抵达菲律宾,日本也趁势出手,要售卖6艘军舰给菲律宾精选期货配资,还特别配备了反潜导弹。那么,美军动作意欲何为?日本与菲律宾相互勾连,又有何目的?
当地时间7月3日,美国海军“乔治·华盛顿”号航母停靠马尼拉,这是该舰去年底部署日本后,首次抵达菲律宾。要知道,美国航母上一次访问菲律宾还要追溯到2023年初。这次突然到访,显然并非例行公事,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地缘操作。
此前,这艘航母刚从日本横须贺出发,完成了一轮舰载机训练,然后就直奔南海而来。从其行进路径来看,绕开了朝鲜半岛和台海地区,目标相当明确,那就是为了在南海地区“秀肌肉”。资料显示,该航母靠港的同时,美国还安排了外交人员、媒体登舰参观,不光是本国人士,还有来自日本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的驻菲代表团。
这种多边互动安排,实际上是一个对外展示联盟力量的舞台秀,美国想借这次访问告诉全世界:它依然是亚太海域的主导力量,而且还在加强与盟友的协同配合。我们注意到,“乔治·华盛顿”号不是孤身前来,它背后是整个航母打击群,包括“罗伯特·斯莫尔斯”号导弹巡洋舰、“肖普”号导弹驱逐舰,具备完整的远洋战力。
这表明美国不仅仅是来“走个形式”,而是真正地把海上军事部署向南海再推进一步。在此基础上,配合正在珊瑚海集结的“美国”号两栖攻击群和即将参加“护身军刀-2025”联合军演的多国舰队精选期货配资,这一波美军调动,很可能是为8月前后在南海-澳洲区域的演习“做铺垫”。
在美国高调现身的背景下,日本也顺势登场。据日本媒体披露,石破茂政府已经同意向菲律宾出口6艘服役超30年的“阿武隈”级护卫舰。消息传出后,不少舆论质疑日本是不是在借美国的航母到访“抬轿子”,借机推进对菲律宾的军事影响。
更重要的是,这批军舰并不是简单地转让,而是要“升级改造”后才能交付,甚至还会配备新的通信系统、反潜导弹等武器。这就不再是单纯的二手军品交易,而是带有“共同开发”的军事合作意味。
按照日本方面的说法,此举一是为了帮助菲律宾提升海军战力,二是希望加强两国之间的“互操作性”。这话听起来冠冕堂皇,但背后隐藏的逻辑就是:在美日同盟框架下,日本要在南海区域“扶持代理人”,而菲律宾,显然就是这个代理人。
至于菲律宾愿意接手日本老旧军舰的原因,一方面是其自身缺乏先进海军装备,另一方面也说明马科斯政府试图通过“抱大腿”,来实现自身在南海的非法扩张。菲律宾目前海军主力多为轻型护卫舰、旧式巡逻艇,在和周边国家打“海上博弈”时毫无优势,而这6艘“阿武隈”级虽然年久失修,但仍然具备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,特别是用于反潜、巡逻和威慑,足以应对菲律宾海军“想要发声”的基本需求。
然而,问题也随之而来。这些旧舰艇服役超过三十年,不仅维护成本高,并且许多零件已停产,技术架构也与菲律宾现有军舰体系不兼容。这种“拼装舰队”很可能会在实战中出现调度困难、通讯中断、火力配置混乱等问题。
对于中国而言,这一系列军事动作当然值得警惕,但我们无需过度焦虑。中方早已多次表态,反对域外势力在亚太地区制造阵营对抗。中方素来主张,亚太地区不需要冷战思维,更不欢迎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游戏。况且,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主权主张,早已具备坚实的历史与法律基础,相关海上行动完全合理合法。
基于此,可以预见,中国的对策也不会是简单的军事回应,而是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战略调控。一方面,我们会继续通过外交渠道向东盟国家说明中国的立场,稳住地区舆论场;另一方面,我们也会加快自身海上力量建设,保持对关键海域的控制与巡航。
同时,我们还将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经贸合作等方式深化与地区国家的互信,削弱美国主导的小圈子影响。毕竟,区域局势从来不是靠外力来维持的精选期货配资,和平、稳定、发展才是亚太国家的共同追求。那些搞小动作、玩拉帮结派、鼓吹阵营对抗的做法,注定无法长久。
盛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